推薦文章
《體驗面塑》教學設計
教學課題: 《體驗面塑》 教學時間:1課時 學生分析: 本課...
來源:少兒美術雜志作者:姚秀娟發布時間: 2012-11-19 10:39【字號:大 中 小】點擊:
教學課題: 《體驗面塑》
教學時間:1課時
學生分析:
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,這個年齡的學生對動手制作有很強烈的興趣,有一定的塑造形的能力。在整節課教學過程中,我充分利用三年級學生好玩、好表現的特性,通過看看、玩玩、做做等活動,讓學生感受面塑藝術的美,從而激發學生對面塑藝術的熱愛之情。
教材分析:
《體驗面塑》是我根據人美版三年級教材《民間面塑》一課改編的一節課。課型為“造型表現”,教學宗旨在于讓學生了解面塑的歷史和面塑藝術特點的同時,嘗試制作,感受面塑的特色。
我把教學中要解決的目標設定了三個問題,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行課。
第一個問題:了解面塑的歷史。由此引出面塑的來歷.人們在不同節日里求吉納福相互贈送的禮物,不同面塑代表不同含義。也了解到面塑是中國特有的藝術,增強了民族自豪感。這個環節中融入欣賞,了解面塑的形態、色彩的特點和藝術價值。第二個問題: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。本節課除了復習揉、捏、剪、挑、壓、粘、貼等技法外,還讓學生了解和嘗試制作了“搓花條”。第三個問題:了解材料.體驗材料。讓學生了解面塑的主要材料——面,及其獨特的質感和塑形的特殊方法。
教學目標:
知識目標:通過了解民間面塑的歷史、制作方法和發展體會面塑藝術的特色。
技能目標:嘗試用揉、捏、剪、挑、壓、粘、貼等方法塑造個動物。
情感目標:培養學生欣賞美、表現美的能力,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。
教學重點:
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(揉、捏、剪.挑、壓、粘、貼等),嘗試塑造一個自己喜愛的小動物。
教學難點:
“搓花條”的制作方法及其在面塑中的運用。
學習材料
剪刀、梳子、牙簽、面塑的面。
教學設計:
、用面塑形.游戲導入
1教師: 同學們,大家都喜歡看劉謙變的魔術。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變個魔術。
這是什么? (拿出一團素色面請同學司一聞,捏一捏告訴學生是“面”。然后教師用手揉里面包裹顏色的素色的面團,讓它變成其它顏色。)帶有顏色的面團能做什么呢? (教師用面快速做成了一只小鳥。)老師把面塑成了一只小鳥,這就是面塑。
2今天我們就來——《體驗面塑》 (板書課題)。
【設計意圖】通過魔術變色、塑型,直觀地讓學生了解面塑面的色彩變化和塑造小動物的方法,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提出課題。
二、問題解答,了解面塑
(一)教師課前老師布置了查找資料的問題.請同學解答:
捏面人有多少年的歷史了? (3O0年)
(看課件.老師講講每幅畫面的含義。)
每年的正月,人們會做出各種樣子的花饃贈送給親友,為了祈禱來年糧食豐收,有祝福的含義。 (圖1)
在清明節的時候,人們會做出面燕,緬懷故去的人.寄托哀思,給老人祝壽的時候,做祝壽壽桃面花,送給壽星,祝福長壽;兒童滿月的時候,虎形象的面花,寓意猛虎驅邪,保佑孩子平安健康;婚禮的時候,又會做出“婚禮喜餑餑”送給結婚的人,是喜慶的祝福。 (圖2)
教師總結可見.面塑不是每天都能見到的,只有在節日的時候才會出現。不同的節日.人們會做出代表不同含義的面食,相互贈送,表達祝福的愿望。它不僅好吃好看,更蘊含人們求吉納福的祝愿。
2捏面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? (揉、捏、剪、挑、壓、粘、貼)
教師:回憶一下,這些方法是不是和橡皮泥塑的方法一樣?其實橡皮泥的制作材料和方法都源于我們的面塑,但它的
制作效果卻遠遠趕不上面塑的細膩。
3捏面人的主要工具材料有哪些? (面、剪刀、撥子、竹簽、梳子等)
(二)由于面塑材料便于尋找且有著祝福、祈福的獨特含義.所以廣泛流傳于民間,在過去,也有很多老藝人,以捏面人來養家糊口,維持生計。 (圖3)
(三)現如今,這門手藝也登上了大雅之堂,不僅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.經過幾千年的傳承,它已經成為中國民間美術的一部分,也是研究歷史、考古、民俗、美術不可忽視的實物材料。 (圖4)
同時,面塑也吸引了不少外國人的目光,成為饋贈世界友人的禮物。誰來猜猜看圖片中的外國人是如何評價面塑藝術的? (圖5)
(外國友人也紛紛豎起大拇指嘖嘖贊嘆:面塑藝術真棒!)
(四)提問:面塑吸引了這么多人的關注,那它究竟美在哪里呢?
(看圖片中的面人和面花)誰來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些面塑的形態特點是什么樣的7色彩有什么特點?
教師板書:
形態特點:逼真、生動
色彩特點:鮮艷、多用對比色
【設計意圖】1先用三個問題和問題解答來講解面塑的來歷、寓意、工具使用、制作的方法。在提問回答中讓學生參與其中,將欣賞和知識講解融合在一起。2古代和現代面塑的價值以及外國人對面塑藝術的評價,使學生了解到面塑是中國特有的藝術.增強了民族自豪感。3總結面塑的造型特點。
三、總結方法,嘗試制作
(一)教師:我這兒有兩只小鳥,哪只更好看?為什么?(顏色豐富的更好看)
(二)展示圖片(圖6),這個條紋叫“斑馬紋”,又叫搓花條,你知道這彩色條紋是怎樣做出來的嗎? 嘗試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(三)總結“斑馬紋”的制作步驟。 (圖7)
(四)再根據同學們總結的方法來試著做一做。 (3分鐘)
1取出三種不同顏色的面,搓成條狀。
2粘在一起。
3用手來搓。
教師漂亮嗎?都很漂亮嗎7為什么有的同學搓的“斑馬紋”顏色混在一起了?
提出問題:為什么不能來回搓? (容易混色)
【設計意圖】 “搓花條”是面塑中常見的一種制作方法,看似很簡單,其中也有小小的技巧。讓學生先探究制作方法,再由老師帶領演示,給學生最直觀的提示。
(四)構思創作,展示評價
1作業:
同學們了解了面塑的制作方法(揉、捏、剪、挑、壓、粘、貼),并且學會了“搓花條”。請用以上方法做只與眾不同的小動物(用上“搓花條” 的方法)。
2展示
同學們,小動物從你的手中誕生了嗎? (請做好的同學到投影儀下展示。)
3評價
評價要點:
(1)制作作品是否形象可愛生動,顏色漂亮,用上了搓花條的方法。
(2)評價語言是否細膩、規范、準確。
【設計意圖】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學習交流。
五、課堂總結,拓展延伸
教師這節課快要結束了,你除了學會用斑馬紋來制作小動物還學會了什么? (面塑不僅是藝術品.我們還可以用相互贈送面塑的形式來傳遞祝福。)
面塑是我國特有的古老藝術,作為中國人,我們有義務繼承和發揚。
【設計意圖】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面塑藝術的熱愛,心中升騰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生的心田里播下了傳承面塑藝術的種子。
上一篇:沙漠之舟課件
下一篇:沒有了
教學課題: 《體驗面塑》 教學時間:1課時 學生分析: 本課...